——加快农机农艺融合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为加快农机农艺新技术深度融合,推进农机新旧动能变革,示范推广绿色生态集成新技术、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实现新突破, 6月5日,淄博市农机事业服务中心组织召开全市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绿色生态集成新技术提质增效现场观摩暨成果发布座谈会。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中国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钛谷(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潍坊综试生态科学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多名专家,全市农机工作负责人、农机推广人员、有关示范基地负责人、种植户、有关科研单位以及新闻媒体等100余人参加会议。市农机事业服务中心主任花光常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市农机事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守山主持。
会议第一阶段现场观摩了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生态品质集成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听取有关情况介绍、观摩无人机高效植保演示;第二阶段对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绿色生态集成新技术进行成果发布,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马欣荣博士对新技术进行了讲解,有关专家和与会人员交流了生态集成新技术推广使用情况并解答相关技术问题,签署了新技术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会议指出,市农机事业服务中心联合国家科研院所在我市设立了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生态品质集成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在不改变原有种植习惯模式的情况下,按照技术规范在小麦、玉米、大豆、猕猴桃等作物上进行了实地试验。经理论测产,4个小麦示范基地比对照田均增产20%以上,具有极其显著的增产效果。产品品质好,经国家权威机构检测,无农残检出,小麦各项主要品质指标均大幅优化提高,品质得到极大改善和提升。在猕猴桃、玉米、大豆上试验示范,增产效果也极其显著。猕猴桃果型饱满、光泽度好,实际产量增加10%以上,经国家权威专业机构检测,酸度降低20%,糖分增加10%,品质提升30%,无农残检出,主要品质指标得到优化提高。玉米实际产量增加了30%以上,大豆实际产量增加了40%以上,经国家权威专业机构检测,均无农残检出,各项主要品质指标得到优化提升。
会议强调,绿色生态品质集成新技术(太谷乐光能变价离子钛)操作简单,无须改变原有种植习惯,使用成本低,易于大面积推广使用;使用之后,作物的抗逆性显著增强,品质显著提升,产量显著增加,并且能够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的同时,带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实际成效,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农村产业振兴上展现了光明的前景。智能植保无人机,是实施这一技术的有效工具。通过智能无人机高效植保作业,下压风场能够增强喷雾的穿透能力,使太谷乐光能变价离子钛在作物株间及叶面分布更均匀,有效提高了利用率。智能植保无人机作业与太谷乐光能变价离子钛的使用的结合,为农机农艺融合发展提供了新坐标,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新支撑展示了新的现实路径,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会议要求,全市各级农机服务部门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快农机农艺新技术融合,做好绿色生态集成新技术的推广。一是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要高度重视绿色生态集成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工作,创新农机科技推广与农机农艺新技术融合发展应用于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加快普及应用绿色生态集成新技术,实现农业增产增效,推进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二是进一步落地落实,因势利导。农机科技推广人员要做好绿色生态集成新技术的宣传培训应用推广工作,想方设法抓好技术引导与服务,想方设法促进这项新技术落地落实,转化为农业生产成果,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为广大农民提供各种“利农”信息技术服务,把绿色集成新技术与先进适用的高效智能农机具融合发展推广,为乡村产业振兴贡献力量。三是进一步做好服务,担当作为。各级农机推广人员要履职尽责,全力跟进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特别是做好从源头到末端的各项信息和技术服务工作,担当作为,带领农民群众依靠科技创新增收致富,切实为三农工作履好职、尽好责、服好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