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隔两年,亚洲第一、世界知名的农机行业盛会再度携手武汉。10月26 日,2025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以下简称国际农机展)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十余年来,这一全球农机领域的标杆展会已是第六次落户江城,本届展会吸引全球约2500多家参展企业与20万人次专业观众齐聚,展览面积25万平方米,在政策对接、市场破局与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中,勾勒中国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路径,不啻是中国农机行业的一大盛事,更是全球农机同仁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

上午10时,国际农机展开幕式隆重举行。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王红玲,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冀名峰,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晓仑,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陈学庚、赵春江,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二级巡视员辛晨华,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党委书记、站长王松,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柳新岩,湖北省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桂华,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会长范建华,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会长李伟国,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会长赵剡水,农业农村部原国家首席兽医官、中国乡村发展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李金祥,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林文书,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水彬,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主任陈忠毅,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赵兵等出席开幕式。

范建华在致辞中指出,当前全球农业发展正经历深刻变革,新一轮科技革命纵深推进,智能技术、数字技术与传统农机加速融合,正催生前所未有的产业变革机遇。要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让农机装备更可靠、更高效、更智能;加快新能源、节能环保技术在农机领域的应用;提供全程化、定制化的装备与服务;坚定维护全球农机市场的开放性与稳定性。为此,他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塑造发展新优势;深化开放融通,共建全球产业链;聚焦用户需求,拓展产业新空间;推动绿色发展,担当时代新使命等四点倡议。

林文书在致辞中介绍了武汉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他盛赞国际农机展在加快促进全国农机交流合作、深化技术推广、推进智能化发展的同时,有力地推动武汉农机装备科技创新,表示希望借助本次展会,借各方之势、集各方之力,共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关系,将武汉打造成为农机装备交易、技术交流、人才汇集的新高地。

赵剡水代表中国农机三大协会宣布了系列重要展会信息:2025中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暨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将于2025年11月6日-9日在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办;2026全国农业机械展览会将于2026年3月27日-29日在河南驻马店国际会展中心举办;2026新疆国际农业机械博览会将于2026年5月25日-27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国际会展中心举办;2026越南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将于2026年7月23日-25日在越南胡志明市举办。

王红玲宣布2025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开幕。开幕式由李伟国主持。
政策锚定方向,绿色智能装备成展区亮点
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机械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载体与支撑,其发展方向与国家政策紧密相连。本届展会以“创新开放赋能农业装备,科技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为主题,正是展会回应时代之问、把握发展主动的集体行动。

从规模来看,本届国际农机展创下历史新高:超3000 家企业申报展位,受展馆面积限制,最终2500余家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达25万平方米,双双刷新纪录。与此同时,参展企业结构持续升级,优质企业占比显著提升——大型优质企业参展比例大幅提高,特装展位占比突破 60%,涉及企业超 900 家;零部件企业数量同比增长 30%,新增企业占比近 30%,让本届展会成为国际农机展览史上规模最大、参展企业质量最高的盛会。
展会精准呼应国家“绿色环保”“一大一小”“优机优补”等政策导向,紧密结合当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趋势,将智慧农业与新能源板块作为核心展示内容,这已是国际农机展连续第3年将其列为重点主推板块。数据显示,今年国际农机展智慧参展企业数量和展览面积同比增幅高达150%以上,包括立体农业智能机器人,集成了AI视觉、深度学习算法和机械臂技术等众多智能农机惊艳亮相,使得本次展会成为推动产业向“智能、智慧”跃升的“试炼场”,同时也是科技创新的“风向标”。

智慧农业展区的爆发式增长,不仅凸显我国农机行业的创新活力与全球竞争力,更释放出明确的行业信号:国际农机展已成为洞察农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窗口。同期举办的2025 智慧农业大会,以“人工智能+机农艺融合助力单产提升”为核心主题,整合产学研推用全链条资源,通过论坛、专题交流、成果展示等多元形式,全面呈现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助力农业生产者提升经营能力与技术水平,加速前沿技术在农业场景的落地应用。
同时,为贯彻国家在农业生产精细化方面的政策要求,展会今年特别设置了精量播种和精量施肥展区。该展区创新地与大型综合类企业统一规划布展,不仅全方位呈现三大主粮耕种管收的全流程机械化解决方案,还融入了农产品初加工环节展示内容,致力于打造一个集专业化、综合性、产业融合性于一体的特色展区,助力农业生产各环节紧密衔接,实现提质增效,切实将国家政策转化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实际成果。
直面市场变局,展会搭建破局增效平台
国际农机展始终秉承开放理念,以国家全球化战略为指引,全面推动农机行业的发展与进步。今年的国际农机展成为全球资源交汇的战略枢纽。一方面,国内龙头企业纷至沓来,彰显出进军国际市场的强烈愿望,如潍柴雷沃、中国一拖、江苏沃得等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和定制化产品积极“出海”,深耕“一带一路”市场;另一方面,本次展会还汇聚了众多外资企业、海外展团和100多个国家的买家及观众,如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农业部等国际官方采购团,寻求“贸易+技术”的深度合作。而外资零部件参展商数量增长明显,更为本次展会锦上添花。

当前农机市场正经历从增量竞争向存量竞争的深刻调整。2024年,传统大中型拖拉机、小麦收获机等主导产品部分区域销量同比下滑约20%,“旺季不旺、淡季趋淡”成为行业突出痛点。面对市场挑战,本届展会作为行业“晴雨表”与“风向标”,通过产品展示与精准对接,为企业提供破局思路。展区内,高端化、大型化、智能化产品成为绝对主角:动力换挡拖拉机市场占有率已接近20%,履带式玉米收获机因适配湿地作业需求,部分头部企业销量同比增长超200%,10 公斤及以上喂入量的小麦收获机市场占比更是接近 90%。
展会上举办的新能源农机装备发展研讨会、2025农机流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2025农机经销商大会、2025农机市场形势分析会、2025农机后市场发展论坛等会议活动,聚焦产品与“存量市场下的产品升级”“库存优化策略”等核心议题,也将助力行业破解发展难题。通过“展示、体验、论坛、交易”四位一体模式,展会促进技术对接、资本互动与模式创新,为各类主体注入成长新动力,是赋能行业的“加速器”。
开放融通赋能,全球农机界共话合作新机
作为中国农机行业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本届国际农机展的国际化能级再创新高,进一步强化国际合作与品牌提升功能,充分发挥展会在国际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展会新增日本展团,意大利、德国、韩国展团规模显著扩容,均携实物产品精彩亮相;国内市场可见的外资品牌悉数参展,法士特等国内领先传动企业首次入驻,充分彰显展会的全球吸引力与行业影响力。
展会期间举办的“中外农机贸易大会”,创新设置政策解读与贸易对接双环节:邀请亚太国家行业协会专家深度剖析当地市场需求与政策环境,组织国际买家与国内企业开展 “一对一” 精准洽谈。据统计,去年该活动已促成 500~600 个国际买家与近 200 家中国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本届大会预计对接规模将实现显著提升。越南、印尼、南非等新兴市场的协会代表与行业专家现场解读当地农机化发展需求与市场机遇,五家在全球化布局中成果卓著的中国企业,也分享了海外市场拓展经验与本地化运营策略。
“今年‘中外农机贸易大会’规模进一步扩大,核心在于我们加大了国际买家邀约力度。” 国际农机展相关负责人表示,“前期调研显示,国际买家对中国农机的性价比与技术创新力关注度持续提升,而中国企业也迫切需要专业平台精准触达海外市场。为此,本次大会聚焦高效对接,通过搭建专业化贸易洽谈平台,推动国内外农机资源优化配置与技术深度交流,助力中国农机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农机产业链与价值链。”

数据显示,中国农机对“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出口占比超 60%,东盟成为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南美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26.69%,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出口量持续攀升。为进一步拓展全球合作网络,国际农机展已在泰国、越南落地海外姊妹展,并通过组织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知名展会等方式,助力中国农机品牌实现“走出去”与“本地化”协同发展。
本届国际农机展将持续至10月28日。武汉,这座六度拥抱农机盛会的江城,正以展会为纽带,推动中国农机产业在政策指引、市场淬炼与国际合作中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浩荡东风平地起,正是满帆快进时。让我们以本届展会为新起点,坚定信心,携手同行,以更大的格局、更实的举措、更强的合力,共同开创全球农机行业更加繁荣、更有活力的未来!”范建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