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获机技术发展与市场走向

发布时间:2014-10-10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大,地域广,全国种植面积约3500多万公顷。玉米机械化收获是国家“十二五”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农业生产项目之一。 

    同小麦和水稻机收水平相比,玉米机收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玉米收获机械已成为当今农业生产所急需量大的产品。 

  美国、德国、乌克兰等西方发达国家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已基本实现了玉米收获机械化作业,其收获机械技术研究与生产应用已经成熟(包括玉米籽粒收获与茎叶青储)。 

  我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只有一家能批量生产玉米收获机的企业,发展到现在已有60多家企业生产。近几年来,国外的农机制造巨头,纷纷合作或并购国内收获机企业,如:迪尔-佳联、爱科-大丰、克拉斯-春雨等,还有工程机械、汽车、生产资料等行业在试水收获机产业,预示着国内收获机市场潜力巨大且活跃,充满着激烈的竞争。产品性能的升级和高新技术的应用,将是未来玉米收获机技术发展方向和市场走势。 

  国外玉米收获机械发展现状及特点 

  西方国家玉米种植多为一年一季,收获时籽粒含水率低,大多数采用摘穗直接脱粒的收获方式,如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克拉斯等生产的玉米收获机,大部分是麦稻联合收获机上换装玉米割台,并通过调整脱粒滚筒的转速和脱粒间隙来进行玉米籽粒的收获。纵观其发展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向大型、大功率、大割幅、大喂入量、高效发展。喂入量达到10~12公斤/每秒,配套发动机达到490马力,行数达到8行、10行、12行。 

  二是向扩大机器的适应性与通用性发展。一台机器可以配玉米、小麦、向日葵、水稻等专用割台,还可以配不同割幅的割台,用以适应不同作物与不同产量的需要。 

  三是机、电、液一体化与自动化技术的融合,向舒适型、操作方便及智能化方向发展。为改善驾驶条件,装有现代化的密闭驾驶室,集成电控操纵。对工作状态进行信息显示和声光报警,如故障警报、信息报警、语音报警等。集GPS全球定位系统、信息地理系统和遥感系统于一身的“精准农业”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四是对主要工作部件的研究更加深入。新型脱粒装置的研究,在传统的单横轴流脱粒装置机型之后,双横轴流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而新型的双纵轴流式脱粒滚筒,在提高脱粒率、减少损失等技术方面又有了较大的提高。 

  五是新材料与先进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应用。机体骨架、割台体及主要工作部件,广泛采用三维设计和有限元分析,使其受力和用料更加合理有效,以及加强型骨架、外表件采用新材料成型等,使整机美观、大气、强悍、顺畅和实用。 

  国内玉米收获机械技术发展分析 

  小型机。主要市场在黄淮海种植区,该种植区有地块小、种植行距不一(450~750mm)、果穗含水率高等特点。要求机型作业运输十分灵活,转弯半径小;稳定性、安全性好;能实现不对行收获;能收获秸秆高、湿度大的玉米;收获中含杂少;秸秆还田好,能达到旋耕后就可以播种小麦的要求。 

  从近几年小型机发展看,小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无论从结构配置还是性能指标,都效仿国内现有大型收获机的基本配置,向着与大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通用化或并存的方向发展。预测小型机在行走无级变速及液压驱动技术应用方面会有快速发展。 

  大型机。主要市场在北方四省一区,该玉米种植区面积大;行距相近,大部分地区行距在650mm左右,部分地区行距在550mm左右,只有个别地区按大垄双行模式种植(现行推广的高产种植模式);果穗含水率低,一般在15%~25%;机型以4行或4行以上大型果穗收获机及籽粒收获机为主,配套动力在160马力以上。其适应机型特点是:摘穗板拉茎辊组合式摘穗台,适应行距600mm、650mm,有剥皮功能,中置还田,封闭驾驶室带暖风。 

  2014年,4行或4行以上大型机市场除了传统的V带式无级变速机型外,还会出现一部分液压驱动机型。预计后续几年,大型机在电控、集成电控、人机工程等先进技术应用方面会有所突破。 

  籽粒直收机。主要市场在新疆及黑龙江的部分地区,从2013年市场看,雷沃、奇瑞、巨明、迪尔等都推出了籽粒直收机型,这从侧面也说明了部分市场的刚性需求。预计籽粒直收机将向追求高效、低耗、低收获成本的方向发展。■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