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插秧机弯道超车,专家呼吁“中兴”式悲剧不能再演!

发布时间:2018-05-17

美国封杀中兴,对华贸易摩擦直指《中国制造2025》,农业机械也是被重点“关照”的领域。高端插秧机制造是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的一个缩影。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大有弯道超车之势,专家呼吁要给优秀的民族企业更多的扶持,绝不能让“中兴”式的悲剧再次上演。

640.webp (80).jpg

5月10号,由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信息中心和《农机质量与监督》杂志主办的2018中国插秧机技术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教授、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会长刘宪、农业农村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所长陈巧敏及农机行业三大协会领导,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技术开发推广总站、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江苏大学等多位业内知名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为我国水稻插秧机技术发展出谋划策。

640.webp (81).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教授

640.webp (82).jpg

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会长刘宪

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指出:“水稻是中国主粮的第一大作物,水稻播种面积占谷物播种面积的32%,占主粮面积的56%。水稻种植机械化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640.webp (83).jpg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所长陈巧敏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所长陈巧敏回顾了中外插秧机历史及技术发展历程,展望了当代插秧机的发展方向。他认为:“虽然近年来我国高端插秧机市场份额大部分被日韩企业占据,但国内插秧机制造发展迅速,已从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两个层面都打破了壁垒,甚至在多个领域保持领先地位,民族企业完全可以制造出性能优良、质量可靠的插秧机,大有弯道超车之势。民族工业与我国生产实际需求的结合更加贴近,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才能与时俱进。”

回顾历史,1956年世界第一台插秧机“华东号”在我国诞生,其开创的横向往复式移送秧技术原理,一直沿用至今。梳齿式纵拉分秧、滚动插秧的分插原理,成为当代纵向切块取秧、回转式插秧分插原理的雏形。期间日本、英国、印度、巴西、意大利、朝鲜、菲律宾、苏联、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缅甸等国首脑政府官员和专家前来参观水稻插秧机。南—105B型插秧机更是作为国礼赠送给苏联、缅甸、印尼等20多个国家。1967年,第一台定型机动水稻插秧机——东风2S型通过鉴定。为世界插秧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40.webp (84).jpg

砥砺前行,近年来中国农机工业经历十年发展黄金期,插秧机的生产制造已与主流企业并行,在高速钵苗(毯钵苗)移栽机、杂交稻单少本精准插秧机、适应双季晚稻的大苗插秧机、免耕插秧机等多领域已取得领先地位,并且更加贴合中国市场需求。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宋建农介绍:“我国自主生产的久富牌插秧机钵毯苗和毯状苗都可以使用,插秧过程中伤根少,返青期短,基本第二第三天青根开始生长,几乎没有返青期。无论是东北地区还是双季稻地区钵体毯状苗折中的创新思路,既发挥了插秧机技术优势,也体现了钵体苗农艺优势,创新的作业方式是我国水稻机插技术的进步,为提高机插作业水平做出贡献。”

640.webp (85).jpg

苏州久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正华

我国高端插秧机制造企业的领跑者苏州久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正华说:“作为民族企业,必将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中兴事件的教训是深刻的,总结教训不是要身陷悲愤中不能自拔,而是要发愤图强,砥砺奋进。中国制造必须吸取中兴的教训,在高端制造领域不能再无所作为。要克服浮躁的心态,增加定力,自己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并以强大的制造力执行,才不会再受制于人。”

作者同样认为,只有坚守创新、匠心、使命才能实现《中国制造2025》,才能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的端在自己手里!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