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李金祥发表主旨演讲。本网记者 叶晓宁 摄
各位领导、同志,大家上午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要义,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大需求导向。
早在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这个科技的翅膀就是适应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乡村振兴不仅是农业科技的问题,也是农村、农民科技的问题;不仅是第一产业科技的问题,也是二三产业科技的问题,更是三产融合科技的问题。基于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战略需求,要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必须有所作为、有所担当、有所贡献。今天,很高兴和在座的各位临时、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共同分享农业科技助推乡村振兴的几点看法。
第一、对标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潜力巨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科技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对标世界农业科技成果,仍有明显的差距。我们要认清形势、担当使命,积极探索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业科技创新点、潜力和爆发点。
1.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科技支撑;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村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驱动力和内生力。乡村振兴是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科技是新引擎、新能源、新催化。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乡村振兴历程,不管是日本的“农村振兴运动”和“造町运动”、韩国的“新农村运动”,还是德国的“乡村重振运动”,英国的“乡村改造”,对科学技术都表现出强烈的需求。2016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超过56%,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5%,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目前,我国已经走到了要依靠科技实现质量兴农、效益兴农、绿色兴农的历史阶段,必须围绕乡村振兴的产业链,全面布局支撑的科技链。
2.农业科技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一般来说,总体上落后10-15年的时间。2017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57.5%,距离发达国家普遍高于70%的水平,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3.科技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产融合的关键在加工业,或者说加工业是产业融合的粘合剂和催化剂。科学技术能够提高加工效率、加工质量、加工档次,形成品牌效应,从而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潜力巨大,2015年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为2.2:1(发达国家约为1.0:1),蔬菜加工转化率仅为10%、水果为20%、肉类为16%;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将达到68%,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值比达到2.4%,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将达到75%。提高加工效率、加工质量、加工档次,形成品牌效应,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收,科技潜力巨大。
4.规模化经营急需科技要素的置换。适度规模生产经营是农业生产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农村户平均仅8.9亩土地,只有350万农户超过50亩。我国2017年常住人口还有很大差距;如果要达到户均100亩土地的适度规模,将有2.2亿农户的90%都要转移出来,人力资本要素转移出来,农业的发展特别需要科技投入要素作为支撑和保障。
第二,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促进“三农”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出路在于现代化,现代化关键在于科技进步。我们必须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目前我国农业已经走到要依靠科技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历史阶段。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使科学技术成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足的第一动力。
1、创新农业科技、促进质量兴农、增加品牌效益。质量是农业的生命线、安全线,科技创新驱动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实现农产品量质双手为核心。加快数字农业、安全高效标准化、劳动替代型与自动化、智慧制造与现代食品等领域的基础前沿和核心关键技术创新,发展质量检测监测与溯源技术,建立健全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打造农产品品牌、公共品牌、名牌产品,增强品牌辐射带动效应,切实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2、创新农业科技,推动绿色兴农,构筑美丽家园。按照五大发展理念要求,构建绿色创新体系,突破智慧乡村、新型能源、绿色优质品种培育、农业绿色投入品、节水控水、耕地质量提升、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污染治理、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生态修复与保护等领域的基础前沿和核心关键技术,推广绿色生产及加工技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加快治理农业环境问题,修复生态、补齐短版、改善环境,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3、创新农业科技,加快科技兴农,促进产业兴旺。乡村产业内涵丰富,具有传统的一产,也有新兴二产、三产,更有正在崛起的第六产业。产业兴旺必须要针对产城融合、产村融合、产业融合的制约瓶颈,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打造养种一体化一二三产融合,农产品加工,生态服务拓展,综合田园体,农村旅游的新产业、新业态,实现产业的真正兴旺。
4、创新农业科技打造都市农业,牵引乡村振兴。都市农业是大都市和乡村连接的纽带和桥梁,是乡村振兴率先突破的地域,必须充分发挥大都市经济水平高、财力雄厚、科技、人才、资本等要素集中,中高端产品需求旺盛,科学创新体系完善、先进的优势。辐射带动广大乡村,构筑都市和乡村融合发展的科技联合机制,化解农村不平衡、技术不充分的难题。
第三,乡村振兴科技化,中国农科院在行动。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农科院建院60周年贺信的指示精神,推动农业农村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今年1月份我院开始组织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体现了中国农科院作为国家队的崇高使命和责任担当,表明了中国农科院落实总书记“三个面向、两个一流”指示的坚定决心和内生动力,行动计划聚焦以下农业农村重点任务。
1、突破重大前沿项目,立足长远发展、绿色可持续发展,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打好基础、储备长远,深刻把握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型材料、清洁能源、物联网、智能制造等加速向农业农村领域渗透的态势,突破一批具有重大产业变革前景的前沿可颠覆性技术,超前谋划农业农村重大科技工程。培育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动能。
2、攻克核心关键技术,着力完善国家农业创新体系,加大农业科技技术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研究。重点在绿色优质品种培育、安全高效标准化、劳动替代性自动化、农产品加工、现代食品制造、农业绿色生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生态修复与保护、智慧乡村、农耕文明等领域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和技术集成模式,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核心科技支撑。
3、转化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一批经济性状突出、发展潜力大的粮棉油等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增产增效的新品种,推广一批优质高端的蔬菜、果树、烟草、茶叶以及畜禽新品种;转化一批绿色高产高效、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畜禽重大疫病防治、农机农艺结合等关键技术,强有力支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集成农业绿色发展模式。集成组装一批符合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的综合技术模式。打造绿色增产增效创建升级版;挖掘农业在休闲观光、农耕文明传承、生态服务等方面的潜力,培育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主体。
5、打造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县乡,在已创建的“五区三园”,农业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示范县和已认定的美丽休闲乡村基础上,遴选一批作为先行试点,通过实施科技引领工程促进乡村振兴,促进县乡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6、培育“一懂两爱”农业科技队伍。深化农业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引才聚才、评估评价机制,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健全服务保障机制,建设创新、转化、支撑和管理四支人才队伍,加强高端科技人才和国际合作人才培养,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同志们、朋友们,今年5月26日,在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60周年贺信发表一周年之际,胡春华副总理到我院调研农业科技工作,这是对我院的充分肯定、积极鼓励和大力鞭策。胡春华副总理强调:坚持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到农业农村发展的核心位置和明确要求。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断创新、牢记使命,切实强化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努力提供高质量农业科技供给,为乡村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最后,预祝这次高峰会议取得更丰硕的成果,取得圆满的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