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党委书记、副会长、理事长陈炎兵: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怎样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18-06-15

 

W020180610383100458595.jpg

图为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党委书记、副会长、理事长陈炎兵在主题论坛上演讲 本网记者 叶晓宁 摄

尊敬的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来参加乡村振兴和产业兴旺的高峰论坛。

今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跟大家谈一谈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兴旺话题。

我今天从新型城镇化、特色小城镇建设怎么样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讲一下个人的体会。

大家知道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国家性战略,是七大战略之一,写进中国共产党党章。新型城镇化也是国家重点发展战略,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举措。而且在2013年12月份,党中央专门召开了一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这是党第一次以城镇化为主题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做了重要的讲话,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要通向现代化、实现现代化,城镇化是不可避免的必由之路。怎么样走城镇化的道路?西方国家不叫城镇化,叫城市化。中国叫城镇化,而且不仅叫城镇化,后来还加了一个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为什么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从中央文件和中央媒体上,大家都有一些了解。

我今天围绕会议内容讲一下新型城镇化跟乡村振兴到底有什么关系?

一、乡村振兴是社会矛盾运动的内在逻辑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农业农村发展问题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具有必然联系,乡村振兴是社会矛盾运动的内在逻辑。

在实践中,提高落后的社会生产,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路径是优先发展工业和城市,这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导致了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一方面,形成了工农业之间的“剪刀差”,农业农村农民为工业和城市发展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快速提升,城市和工业对农民和其他各类生产要素形成虹吸效应,尽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乡村振兴的路径是构建多维度发展体系

其中,农业产业经营体系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乡村振兴的价值支点;农村投入保障体系是乡村振兴的资本支撑;农村人力资源体系是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农村改革制度体系是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

三、乡村振兴的实现形态是城乡融合发展

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就需要大力提升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城乡融合意味着乡村发展到了足够的程度,在这个意义上,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实现形态。

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措施,将有利于带动乡村振兴,其中,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根本措施。

乡村振兴怎么实现?

我想新型城镇化对推动乡村振兴是很重要的抓手。特别是今天论坛提出来的,乡村振兴要实现产业兴旺。如果没有新型城镇化给它植入一些产业,就农业谈农业,就农民谈农民,这个问题是无解的。当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今天,按照小平同志提出的两步走目标,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然后实现共同富裕。按照此理论,到今天应该实现城乡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

今天这样历史时期,已经到了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历史关头。到这种情况下,新型城镇化正好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手段。

下面我介绍新型城镇化怎么样为乡村振兴发力和服务。

从2015年以来,特色小镇建设在我国成为一个社会性的话题,上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到基层干部,从企业到金融机构,从政府到机关,大家都在谈特色小镇话题。

特色小镇的概念源于欧洲,指某一类特色元素集聚的小镇。有娱乐休闲、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休闲旅游型小镇。如、德国的巴登小镇、瑞士的达沃斯小镇。还有高校和创新资源支撑的科技创业型小镇,如美国的剑桥镇、普林斯顿小镇、格林威治小镇、硅谷等。

按照我们国家来看,特色小镇是从浙江发源的,浙江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比较快,这两年发展起来的云栖小镇、互联网乌镇等,这都是近两年浙江探索出来的非常好的经验。

根据国际国内研究,我们把特色小镇进行了准确分类,特别是去年年底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四个部委发了文件,把什么是特色小镇、什么是自然小城镇做了明确的定义。

特色小镇,是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特色小城镇,是拥有几十平方公里以上土地和一定人口经济规模、特色产业鲜明的行政建制镇。

其中特色小镇有几个基本要素:

1、空间要素 必须具备除发展农业产业以外的其它产业发展的地理空间。

2、产业要素 必须具备产业集聚功能。

3、文化要素 必须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4、服务要素 必须具备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的服务机制。

5、生活要素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打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让人们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二、为什么建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

这两年特色小镇成为了热门的话题,有的是追求时髦,有的是为国家要点钱,到底为什么建设特色小镇?我想建设特色小镇不是凭空来的一句口号,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主要有几点理由:

第一,特色小镇和小城镇的发展着力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也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大家知道,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二元经济结构的现实,造成了我国经济现在处于非常重要的历史转型期,迅速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有助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充分、不平衡集中体现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广大的农民还没有追赶上时代的步伐。所以,特色小城镇的建设,正是为了解决这样的矛盾。把我们的着眼点集中到解决这些特色小城镇上面,为什么从特色小城镇着眼?因为特色小城镇一头连着大中城市,一头连着广袤的农村,只有把特色小城镇抓好,才能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解决。

第二,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党中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这个提法不是赶时髦的提法,中国确实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在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总书记特别明确提出来,当前正处于城镇化非常关键的十字路口。在这个十字路口怎么走?总书记认为最关键根本的一条,就是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首先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因为中国人口多,我们的人口相当于欧洲人口的总和,相当于整个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有余)。如果按照先行国家的城镇化做法,把所有人都集中到大城市区,我们的大城市就不堪重负。近两年,这些先行大城市里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已经证实这一点。像北京、上海,还有一些省会城市,近些年已经出现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社会供给不足等问题,甚至供水都成困难。原因就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大城市按照劳动力产业集聚,把大量人口集聚在大城市。

根据我们中国的国情,把一部分人口分散到城市周边去,这就是中国特色道路,发展特色小城镇,发展小城市缓解大城市的压力。

第三,是实现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要把特色小城镇结合部抓好。

第四,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给大家讲一讲这些年我们在发展特色小镇过程中做的重要举措。根据党中央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和总书记对特色小镇做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由国家发改委、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六个单位联合发起的大行动,叫千企千镇工程。

“千企千镇工程”是指根据“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新型小(城)镇创建模式,搭建小(城)镇与企业主体有效对接平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镇企融合发展、共同成长。

动员企业和小镇相结合,实现一个企业带一个镇,一个产业兴一个镇。核心是根据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新型小城镇的创建模式,搭建小城镇与企业主体有效对接平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镇企融合发展、共同成长。在做特色小?城镇过程中,也接触的很多的农业小镇,比如说三亚的玫瑰小镇。在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方面,也引入了大量的农业企业和专业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服务。

最后,我祝愿“千企千镇工程”能够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