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时期400家企业,现在大部分消失,粮食烘干机怎么了?

发布时间:2019-05-08

 

untitled.png

2015年至2017年,我国粮食烘干产业呈现“井喷式”发展,2016年鼎盛时期曾有超过400家企业进入。然而到2018年,整个烘干机行业遭遇寒潮,农机补贴系统里只剩下不到150家。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和专业化能力,预计今年将有三分之一的小微企业退出市场竞争,烘干行业将迎来较大规模的资源整合和格局调整。

在日前于河南郑州举行的第二届全国粮食烘干设备技术与行业发展峰会上,来自农业农村部、国内高校的行业专家以及烘干机生产企业的技术权威和经营负责人相聚一堂,为我国粮食烘干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困境:基础薄弱,产能过剩

纵观国外粮食干燥机械发展,其粮食干燥机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40年代,50年代到60年代发达国家基本上实现了谷物干燥机械化,60年代到70年代谷物干燥实现了自动化,70年代到80年代谷物干燥向高效、优质、节能、降低成本、电脑控制方向发展,90年代以后谷物干燥设备已经达到系列化、标准化。仅从保有量来看,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粮食干燥机械化水平95%以上相比,我国粮食烘干机械化水平不足10%,仍是农业全程机械化的“短板”。

近年来,国家财政拿出专项资金用于补贴农民和种粮大户购买粮食烘干机等农机产品。从2011年开始,烘干机具被列入国家农机补贴目录并被重点补贴,有些地方例如福建,不仅严格执行国家补贴标准,还对粮食烘干机有15%的累加补贴,浙江、广西、河南等省更是追加与国补等额的补贴,达到60%的累计补贴额度。政策红利为我国粮食烘干产业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烘干机产业的快速发展及产业技术、质量、品牌的快速提升为烘干机产品市场高位增长奠定了产业基础。我国烘干机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至今,已经初具规模,我国生产的烘干机从技术、性能、品牌均已得到相当大的提升。然而市场一片繁荣的背后,产能过剩危机也日渐显现。

据统计,目前烘干机产能与市场需求比率约为5:1。目前我国烘干机销量在800台以上的企业占比不足4%,年产量不足300台的企业占比高达80%。“国内粮食烘干机产业发展总体上缺乏规划,产业内未形成具有核心领先技术的自主品牌企业,产品技术开发与生产优质产品的能力不足,干燥能耗高,粮食干燥后品质较差,营销手段五花八门,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中联重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小化说道。

中粮工程装备无锡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善辉认为:“研发创新缺失,完全照搬照抄,一味做跟随者,不可能有好的产品。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质量的竞争,小企业无法在质量上与大企业较量,只好利用价格杠杆撬动市场,价格战导致没有成本优势的企业将惨遭淘汰,企业做垂死挣扎,开始偷工减料、设置消费陷阱,将使整个行业信誉扫地,最终必定是满盘皆输的局面。”

破局:细分目标市场,适应新需求

“尽管近年来国内烘干机保有量增长趋势明显,但每年通过机械烘干粮食的数量仅占全国粮食总量的零头而已,我国粮食烘干机的发展还远远不能适应粮食生产发展的需要。”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产品加工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刘清认为,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和农产品加工工业的发展,未来粮食烘干机发展潜力巨大。

“从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可知,我国小农户占整个农户数量的98%左右,意味着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不会改变,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大量涌现,对粮食烘干的需求日益旺盛,但不同区域、不同主体对烘干机的需求存有差异,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细分目标市场是必然要求。”刘清说。

不同作物收获后达到安全储存的要求不同,产品多样化仍有待提升。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烘干需求最大,其次为大豆、油菜籽及种子、果蔬、药材等经济作物。其中水稻约占粮食总产的35%,南方收获时水分含量在25%以上,安全储存的需求是水分含量在14%以下;玉米约占粮食总产33.6%,水分含量20%-24%,储存要求14%以下。而多种经济作物如木耳、烟叶、茶叶、饲草、水果、蔬菜等,安全储存的含水量更低。

在运行要求方面,不同主体的要求也不一样。尽管目前收获机械有很大的提升,但是仍然有秸秆等杂质掺杂其中,在烘干之前必须先进一次清选筛。刘清告诉记者:“我们调研时发现,很多合作社希望烘干机配备清选功能。”如何才能做到清选除杂、过程智能、干燥均匀、运行成本低、操作简便,对我国烘干机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产品形态来看,客户需求从单个烘干机械发展到配套烘干设备,再到烘干储运一体化成套烘干工程。“未来农机装备行业不再是单一的买产品、买服务,而是买方案,即为广大农民和农业生产组织提供不同作物、不同规模、不同农业生产模式的现代农业生产解决方案。为此,中联重科适时提出了‘农业生产机械化全程解决方案服务商’的业务战略,并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坚持农业机械的科技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李小化介绍,中联重科自主开发的辅助工程,包含湿入料斗、湿谷仓、提升机、链运机等设备,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的目的,就是让用户体验更方便、经济效益更高。

此外,国家对环保要求逐年提升,节能型、环保型的烘干设备及热源,会成为用户关注的焦点,生产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环保要求,针对性地研发环保产品,适应市场需求。“烘干设备的发展趋势是充分发挥不同地域的能源特点,如采用各种联合加热方式,移植热泵和热管技术,开发太阳能型粮食烘干机等。同时,发展粮食干燥机的自动控制技术、以保证最优操作条件的实现。随着人类对环保的重视,环保型的粮食烘干机及热源将是未来深入研究的方向。”郑州万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郭桂霞说道。

目标:大型化、品牌化、智能化、环保高效

2018年开始,烘干机行业新装机用户锐减,出于环保和竞争压力,很多老用户开始装备升级或更新换代。这些老用户通过长期使用,已经变成烘干方面专家,有强烈的品牌意识、质量意识,在这个阶段,国内烘干机行业竞争的底层逻辑已经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品牌+服务”成为新的竞争工具。

“从长期市场反馈看,用户尤其是大客户在选择烘干机时,价格已不是第一要素,市场上表现好的品牌和服务好的厂家成为首选。受高端客户需求越来越多的影响,民族烘干机企业主要的努力方向是重技术、提质量,培育品牌知名度和增强服务意识。”郭善辉说。

在大型粮库、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资金雄厚的大项目上,外资品牌和国内一线品牌有一定市场优势。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的进一步变化,土地规模化进一步集中,烘干能力要求越来越大,自动化程度和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传统中小吨位已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将为大型、环保、智能化烘干机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于烘干的智能化控制,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进步,并在不断探索。据河南工业大学副校长朱文学介绍,智能粮食干燥解决方案将进一步推进干燥过程与互联网技术有机融合,实现粮食干燥过程远程实时数据采集与控制,实现现场统一化管理,构建专家、设备生产厂家、用户一体化作业平台。将管理平台中海量储存的数据进行智能挖掘,一方面实现智能决策,对粮食干燥设备实现智能控制,另一方面实现人员与设备、生产企业与用户之间无障碍通讯,为生产企业及用户提供决策依据。

未来,烘干设备将与智慧化粮库系统实现无缝对接。粮库智慧化、信息化、数字化建设都作为配套建设内容之一,通过库区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实现粮食仓储保管智能化,粮食作业自动化和日常管理可视化。烘干作为主要的粮食仓储保粮手段,也是智能化建设的一个信息节点,烘干系统采用标准、开放性的数据接口,与上层管理平台无缝数据对接,实现烘干作业排产、设备管理、能效分析和班组考核等管理功能。此外,烘干过程控制、设备运行状态、参数设定监控、能耗等数据也可直接进行数据共享和互联,解决粮库信息化管理建设中出现“信息孤岛”的问题。

整体来看,2019年,行业将会深度洗牌,综合实力强和专业能力强的企业将会穿越“荆棘丛林”,获得更多订单和优质客户。随着行业发展日益规范,市场的需求越来越理性,大型化、智能化、品牌化、环保高效的粮食烘干机必然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粮食烘干机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是解决粮食生产“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键环节,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我国的谷物烘干装备产业发展还处于非规范性发展阶段,前路充满荆棘和挑战,认清我国粮食烘干行业的现状和前景,并依靠企业、市场、政府的合力才能使粮食烘干机行业迈向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