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机奋战“三夏”大忙

发布时间:2018-06-11

河南:农机奋战“三夏”大忙.jpg

河南农户享受丰收喜悦

■本报记者王晓宇金娟

当前正是河南8200万亩小麦收获的大忙时节,“三夏”机收农忙正酣,河南各地都是抢收抢种的繁忙场景。

“三夏”大忙季节,刘新全来到自家流转的小麦地里,看着阳光下挺直饱满的麦穗,心中充满喜悦。“流转的1500多亩地全部种的是优质强筋小麦‘新麦26’,麦子长势这么好,真让人高兴。”刘新全说。刘新全是河南省永城市新桥乡新桥村新全家庭农场负责人,自2014年开始规模种植以来,一直遵循配方施肥、精量匀播、一喷三防等种植管理技术来种植优质强筋小麦。刘新全随手拔出一穗麦子,吹开麦壳说:“再等一两天就组织收割机收,到时每亩至少比现在增产百十斤。”

6月5日,樊军亭在装运收获的小麦。今年50岁的樊军亭是河南省西华县潘南村村民,从十几岁开始就帮着父母打理小麦,对土地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2002年,樊军亭在同乡的带动下,到福建厦门做了一名“的哥”。十几年间,每到麦收时节,樊军亭都会放下自己手中的工作,返回家乡收割家里的13亩小麦。樊军亭说,“回乡十几天,不开出租的损失约三四千块钱,但是一到麦收还是想回家,在外面赚再多的钱,也没有家的感觉”。在西华县潘南村,像樊军亭一样外出做“的哥”的有1300多人,他们中大多数都会在麦收时节返回家乡,从最初的人工收割到现在的机收机打,改变的是生产方式,不变的是祖辈传下的麦收情结。像樊军亭这样在外打工的人收小麦,就需要依靠参加“三夏”跨区作业的收割机。“为了赶紧收完小麦,赶紧回去工作,以往我们都要提早联系好收割机。过去,收割机少的时候,排不上队干着急,而现在,机器多了,小麦总是能早早收完,农活和工作两不耽误。”樊军亭告诉记者。

来自河南安阳的张银只是“三夏”跨区作业大军中的一员。他从2007年开始进行农机作业,他告诉记者,当时买了一辆雷沃GE50小麦收割机,这在当时可是最先进的机子。“那个时候机器少,好多农户都抢着用我这台机器作业,我发现跨区作业大有可为。”从那之后,张银只又陆续购买几台小麦收割机、拖拉机,还承包了100亩土地,“现在作业讲究效率,我们也得跟上时代。”这个“三夏”,张银只先去了平顶山进行跨区作业,然后又返回安阳在当地作业。

麦收是农民最忙的时候,而今年的麦收,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石佛村很多农民却成了“闲人”,他们和获嘉县弘晟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签订协议,合作社直接收好麦子,将粮食送到村民家门口,不仅方便,价格也便宜。据了解,今年合作社的麦收期由南向北将持续两个月,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成为跨区作业的主力军。

6月6日,河南省宁陵县75万亩小麦收获完毕,机收会战顺利结束。据统计,该县今年机收率达到99.9%,比去年提前一天完成收割任务。机收会战顺利结束,宁陵县农机手王孝昆也暂时松了一口气,今年他刚购买了雷沃GM80小麦收割机,并在车上安装智能终端设备。他告诉记者,通过这种智能终端设备,具有导航、测产以及远程监控的功能。“现在都提倡智能化农机了,咱也不能落后。有了这个装备,作业效率和作业精准度都大大提升了。今年虽然我们当地的小麦收完了,但我这个高级的宝贝也不能闲着,打算往北去参加跨区作业。”

据了解,今年,河南计划组织410万台以上农业机械投入“三夏”生产。其中,联合收割机18万台,各类播种机械接近100万台,拖拉机和运输机械300余万台,确保小麦机收率稳定在98%以上。

河南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对收获期可能出现的阴雨天气,各地已提前做好抢收预案;在优质专用小麦集中种植区,组织专门的农机服务队,搞好单品种机收服务。

当前,随着河南“三夏”工作的全面展开,夏播也陆续开始。夏播对结构调整十分关键,为进一步调优种植业结构,提高种植效益,河南省各地进一步压缩籽粒玉米种植面积,适当扩大青贮玉米、鲜食玉米等,加快优质花生发展,积极扩大大豆种植,稳定发展优质水稻。

截至6月7日17时,河南省已收获小麦7908万亩,约占种植面积的96%,机收率99%。当日投入收获机5.8万台,日收获小麦392万亩。

本版图片由王晓宇、金娟摄影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