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京市农业机械推广站高级技师李华银:32年磨砺 匠心筑梦

发布时间:2018-06-19

 

南京市11.jpg


2017年“南京工匠”选拔赛上,李华银进行插秧机故障排除操作

南京市22.jpg

李华银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学习插秧机维修技术

■本报见习记者朱梦莹

编者按

201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表彰的先进个人中,有一位来自农机行业的“工匠”荣获五一劳动奖章,他就是江苏省南京市农业机械推广站的高级技师李华银。李华银从事农机工作32年,始终兢兢业业、勤恳踏实,无论个人境遇、社会环境如何变化,李华银不忘初心、坚守一名农机工作者的朴素情怀,扎根农村、投身农业、服务农民,用自己辛勤的汗水、不懈的努力和无私的奉献,编织出了农机行业排头兵、农机从业者领路人和农民群众贴心人的精彩人生。

1986年7月,南京农业机械化学校农业机械化专业毕业的李华银,一头扎进农机行业,从农机公司到农机推广站,从技术服务到技能培训,三十二载光阴,他始终与农机相伴,在“圈内”大家都亲切地喊他“李工”,他精湛的维修技艺是人人称赞的“信得过产品”。

乐于助人——农民的“好帮手”

在每年的农忙季节,维修服务常常是起早、赶晚,面对急难任务,为了不误农时,为农户维修机具到深夜,对李华银而言更是家常便饭,因为他心里明白,“农民兄弟靠天吃饭,一分一秒都不能耽搁”。

2014年秋天,外地人老林在南京承包土地,正待急用的轮式拖拉机突发故障罢了工,修理工告诉他,拖拉机离合器损坏,必须要进厂维修。人生地不熟加上高额的维修费用让老林犯了难,最后打听到李华银或许能帮上忙。李华银放弃周末休息,免费上门维修,及时地帮老林解决难题,还召集了附近多位机手,来了一次生动的现场教学实践课。

还有一次,江宁区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收割机发动机“拉缸”,苏州维修厂报价两万多,提出要修一周;常州厂家报价一万多,说要修三天。合作社的负责人找到李华银,当天修好,原材料加人工费,一共不到6000元,省钱还不误农时。李华银在实践中摸索完善的不镗缸修复方法,可为每台机具减少维修成本近万元,他热心为民,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修理农机的名气大了,南京市周边的农民,常常慕名而来,邀请“李工”去修农机……李华银也是乐此不疲,除了工作日,休息日也常开车去农村免费为农民服务,有时半夜接到电话,他也二话不说直接赶到田间地头。

农闲时,李华银除了及时为农户保养机具,还经常利用各种机会为农民朋友传授农机维修知识和技能。2014年,南京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成立了高性能农机具维修服务队,李华银主动担当,积极参与组织指导农闲机具维护保养、农忙应急抢修服务,帮扶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近百家,修理和维护保养机具1200多台。“在田间地头修农机,没有仪器帮助,靠的是真本事,就像中医望、闻、问、切一样,李华银听到声音、闻到味道、看到颜色,基本上就能判断出机器哪里有问题,然后对症施策。”南京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站长王少康这样称赞他。

刻苦钻研——农机的“好伙伴”

长期奋战在农机服务一线,李华银始终坚持精益求精,把专业技能作为立身之本,面对日新月异的农机技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他对农机知识可谓如饥似渴。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南京市农业机械总公司工作的李华银,就先后担任过桂林联合收割机总厂、洋马、久保田等企业在南京地区的“三包服务”技术负责人。2006年前后,半喂入收割机市场保有量达到高峰,高性能机具的高速发展,导致维修服务相对滞后,高技能技术人才紧缺。李华银争分夺秒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刻苦钻研、积极实践,成为了半喂入收割机业内一流的维修技术人才,受到企业和用户的一致好评。

工作之余,李华银爱写文章,得空就去收集资料、整理经验,撰写了许多农业机械修理相关的专业文章,如《无专用工具时如何快速装配双作用式离合器》等,他的“一句话经验”曾是《农业机械》杂志的经典栏目。

在王少康看来,李华银的好本领得益于他能吃苦肯钻研,为了熟练掌握拖拉机修理技术,李华银自己掏8万元买个拖拉机,在他浦口老家农村“闭关”一个月,把拖拉机装了拆,拆了再装,最后他对拖拉机内部结构和运行原理了然于胸。

在2013年江苏省农机修理技能大赛期间,李华银对照考试大纲要求查漏补缺,搜集资料、请教专家、总结经验、反复练习:从机械原理到工程材料,从理论电路到计算机辅助设计,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恶补理论知识;积极走访农机生产企业,向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请教,回来后加强针对性的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精湛的技术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李华银在竞赛中获得了个人理论第一和综合能力第一的好成绩。

多年以来,李华银获奖无数:“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农机系统技能标兵”、“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2018年度农机修理工“南京工匠”……面对荣誉他表示,“一个人可能不一定有爱一行、干一行的机遇,但可以做到具备干一行就爱这一行的态度”。正是有了这份热爱和责任,让李华银的农机路越走越畅通。

倾囊相授——机手的“好老师”

随着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不断涌现,农机培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大量日常繁琐的工作,如农机具的合理配置、农业机械的使用管理、维护保养工作,尤其是提高农机手的技术水平,李华银总是亲力亲为,耐心细致地解答机手的疑虑。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李华银为了给农机手上好辅导课程,他自费参加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学习,并充分发挥曾在企业从事过服务工作的优势,经常向工厂师傅学习新技术、更新新知识,不断和同行探讨新问题。在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中,他倾囊相授,不论是台上理论讲解,还是机器旁实践指导,李华银始终真诚细心、毫无保留,深受农机手信任。

李华银常常引导机手主动发问,把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向大家分享,然后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现场实践把技术讲通、讲透。这种“接地气”的教学方式赢得了农机手的喜爱,培训后感到受益匪浅,能直接有效地为他们解决困难。培训结束后,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机手仍然乐于向“李工”请教,俨然把真诚热心的“李工”当成了自家参谋,培养出了深厚的友谊。

自2009年以来,李华银先后参与职业农民教育培训、阳光工程培训以及农机职业技能获证奖补培训的工作,培训学员2万多人次。2014年李华银参加江苏省农机教育培训师资比赛,荣获二等奖;又先后指导年轻同志参加江苏省农机教学比赛,获得全省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2015年他指导南京康农农机合作社干凤峰参加“中联重科杯”全国农业职业技能竞赛,赢得总成绩第一的好成绩。

“这些荣誉让我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今后不仅是尽到本分、做好本职工作那么简单,更要有担当、传帮带,争取把技术教给更多人,为农民兄弟多尽一份力。”李华银说。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