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帅
农业机械杂志社社长、知谷APP创始人
这几年,土地流转甚嚣尘上,农机行业一致看好规模化种植带来的市场利好。然而,事与愿违,农机市场雪崩式的下滑背景里,土地流转也黯然神伤。
各地不断涌现出土地撂荒的新闻,就连笔者老家周边,跑路的流转土地老板也有三两个,流转承包的土地都在100 hm2以上,价格也都超过1.2万元/ hm2。
随着安徽某流转大户自杀的新闻铺天盖地传来,关于土地流转失败的消息不断涌出。特别在安徽,这是当年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先锋,在土地流转方面也是大刀阔斧、大干快上。统计数字表明,安徽的土地流转率最高、发展最快、投资热情最为高涨。
但是,土地流转对土地经营权付出的现金过于庞大,粮食价格的不稳定,以及粮食收成的降低,导致土地流转者步履维艰。
当然,管理不善、专业不懂、投资不慎等,也是造成流转土地本身出现问题的原因。不过,若要深究土地流转的失败案例,不难发现,农业生产的微薄利润,是不足以再支撑相关红利的折腾。
一窝蜂的上项目,短期的补贴刺激,未能达到农业生产自身经济效益的平衡,是助长不正确的运营方式加剧失败的原因之一。
眼看土地流转遇到了空前的瓶颈,托管服务一词应运而生。土地流转事实上也有不少可取之处,托管服务肯定也不是完美解决方案。
相对于土地流转,托管服务的优势很明显。土地租金免除了,以作业费用,甚至是延伸作业服务和农产品加工及流通等,获得更多的利润,使经营风险降低,经营效果提升。
乍一看,托管服务非常好。就像当年,大家一致看好土地流转一样。
同样,要是仔细分析,不管是保底分成,还是股份合作,亦或者是单纯的作业托管,还都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简单来说,保底分成带来的风险很大,没有强大的保险跟随,托管者照样会死于兑付;股份合作带来的财务管理及小圈子腐败,一样会纠纷不断;而风险最小的单纯作业托管,无法保证作业质量。
以安徽某一托管服务为例,当年产出小麦总量少、价格低,老板当初承诺的保底分成,一算账亏太多,改成了单纯作业托管,把小麦卖了扣除作业费用再给土地承包户分钱,结果分成不到2250元/ hm2。
因为托管服务者有背景,用户不得不吞下苦果。托管服务公司确实没有亏本,只是赚少了点。但明显可以看出,在提高产出方面,托管服务公司是没有尽力的。
这对农机的影响也很明显。很多托管服务公司在采购农业机械的时候,往往并不是采购高质量的好产品,很多就是做做样子,有个差不多的收成就行。这对于很多寄希望于托管公司大批采购高端产品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十分荒唐滑稽的答案。
经济学上有个简单的模型,就是花谁的钱办谁的事。效率最低的是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效率最高的是花自己的钱给自己办事。花别人的钱给自己办事,浪费严重;花自己的钱给别人办事,效率奇差。
土地托管服务,至今还没有一种模式是花自己的钱给自己办事。大多数还是花自己的钱,给别人办事。所以,自己的钱(设备投入及作业质量等)要省着点花,别人的事(粮食产出),将就着办就行。
2018年夏粮出现了首次降低现象,希望只是气候影响使然,和托管服务无关。2018年出现的农机市场“寒冬”,希望只是和市场饱和有关,和土地经营无关。